2025-08-25
开栏语:
在赣鄱大地的每一寸热土上,新时代赣鄱先锋的精神熠熠生辉。他们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的忠诚践行者,以担当为笔,以实干为墨,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上开疆拓土。他们是榜样的灯塔,照亮前行之路;是奋进的号角,激发磅礴力量。
为进一步激励引导省国资委系统广大党员见贤思齐、创先争优,现推出“2025年新时代赣鄱先锋风采展”专栏,集中展现他们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的生动实践。让我们一同走近他们,汲取奋进力量,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而不懈奋斗 。
几年前,当国家“双碳”目标刚提出时,江西交通领域面临一个难题:双碳研究属于“无人区”,无借鉴无经验亦无专业人才。作为部门负责人,赵红没有选择等待。
那段时间,赵红和她年轻的同事们反复推敲算法,研究模型,一遍遍计算、调整。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江西省交通行业“双碳”战略规划《江西省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终于成型,这份凝聚心血的方案,被专家誉为省内交通“双碳”工作的“奠基石”与“指南针”,相关研究成果入选了中国科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
赵红明白,光有理论还不够,更要有样板和行业标准。她积极参与推动交通运输部的“绿色低碳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打造江西“美绿高速”建设试点》,设计构思了江西省首批“近零碳”示范点——遂大高速阳明湖服务区,为全省同行树立了一个标杆。她主持或参与制定《水运工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A/O工艺)运维指南》等省内绿色低碳交通相关地方标准10余项。
贴近一线,攻克“耗电大户”
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一直困扰着服务区的运营管理,污水处理设备又是耗电大户。如何找到一条既降本增效又绿色环保的新路径,是赵红所面临的新挑战。
回到单位,她立刻组织团队,围绕“交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这个目标,申报了省级重大研发项目。实验室里,他们反复调整工艺参数;服务区现场,他们一遍遍测试运行效果。失败、调整、再尝试……最终,“潮汐式污水减污降碳处理技术”诞生了。这项技术为设备装上了“智慧大脑”和“节能开关”,实际应用证明,它在保证污水稳定达标的前提下,可把能耗降低20%以上,运维成本也大大下降。
2024年,这项技术入选了中国公路学会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如今,它已经在全省6对服务区及多个港口推广应用“上岗”。
点滴涓流,绘聚低碳新力量
作为部门带头人,赵红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她把部门团队按专业方向分成若干个小组,不同小组骨干牵头成员不同,以“33制”方式,通过“导师带徒弟”“项目练兵”等机制,让年轻人有锻炼和成长的空间。短短三年,她所在的部门培养高级工程师6人、青年人才库入库5人,形成了良好的梯队。2023年12月,由她为主力的“赵红节能环保创新工作室”被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命名为“江西交通工匠创新工作室”,这里成了大家交流技术、培养新人的重要平台。
工作之外,赵红还热心公益。她连续3年组织全省范围的绿色出行调研活动,线上线下结合,收集了3000多份有效问卷,这些真实的数据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参考。她还经常去企业、进学校,免费举办公益讲座10余场,面对500多人次的听众,她用通俗易懂的话,分享专业知识,讲解低碳交通的意义。她说:“只有让更多人了解低碳、愿意参与低碳,交通的绿色未来才有更扎实的基础。”
江西水投集团
李恒:挺膺担当筑就匠心工程
位于南昌市200公里之外,信江中游蜿蜒而过的丘陵岗地之畔,江西省水投建设集团建设的上饶大坳灌区工程Ⅱ标,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2022年底,拥有近11年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的李恒,受水投建设集团聘任为上饶市大坳灌区工程Ⅱ标项目经理。
开工:变“担忧”为“干劲”
作为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这个要解决三县两区百姓饮水、灌溉问题的民生工程,却在刚开工时就陷入了困局——征地拆迁受阻、工程建设点多面广,包含小型水库1座、干渠1条,加固原有干渠2条,新建支渠14条、直斗渠24条,涵盖17条隧道、20座箱涵、19座倒虹吸,32座渡槽,55段明渠等,其中,工程有13处与铁路交叉,7处与高速相交。年轻施工员盯着图纸犯怵:“这么复杂的工程,咱能啃得动?”项目党支部书记、经理李恒第一时间召开座谈会:“身为建设者,我们应该感到荣耀。如果在此时退缩,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多年深耕水利建设的口碑都将受到影响,以后我们还拿什么接工程?别人又怎么放心把工程交给我们做?”
思想教育及时排除了畏难情绪,为增强斗志,李恒又多次组织大家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将“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方志敏精神融入施工日志,并先后在沙潭水库、李家隧洞、饶家预制场这三个任务量最重的点设置党员责任区,带头与同志们在工地板房吃住,熬夜检查验收、解决问题,确保了项目建设按计划顺利推进。
破壁:让“难题”成“样板”
大坳灌区项目有约30座渡槽,是项目成败的关键,按照施工计划,第二年需完成80%槽身预制,但传统工艺要采购两套定型钢模板,成本将大幅增加。李恒蹲在钢模旁思索:“一套模板能不能跑出两套的效率?”
他带着技术攻关组反复试验,优化设计,最终编制出《大截面 U 型渡槽快速预制施工方法》—— 通过固定式底模承台及整体组合模板解决了一套模板生产多种规格U型渡槽的问题,将单片渡槽预制生产周期由3天缩短至1天,生产效率提高了70%。这项成果节省成本近1000万元,并在2024年被认定为中国水利工程协会工法。
坚持:用“较真”换“放心”
“安全差一点都不行,没有安全就停工。”这是李恒每周召开质量安全例会都要反复强调的话。为建设创优工程,他要求现场管理者按照质量管理“三检制”规范施工,对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严格检查。同时,推动形成“党建+安全”管理模式,坚持在日常巡查、专项检查过程中,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针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累计下达停工令3次。自项目开工以来,事故发生率为零。
为进一步提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项目部累计开展应急演练8次,其中,沙潭水库高边坡坍塌演练获得国家水利部三等奖,信江倒虹吸工程施工质量被省水利厅质量专家作为示范样板在全省宣传学习。
如今,大坳灌区项目施工障碍已基本排除,试通水的水流正沿着渠道奔向农田,在赣鄱大地上勾勒出丰收的轮廓。“水利工程是民心工程,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李恒坚定地说。
江西人才集团
黄玲:为江西招才引智,甘当奔跑的“排头兵”
黄玲,女,汉族,中共党员,现任人才发展集团人才服务中心人才发展部副部长,曾连续多年荣获所在企业“优秀员工”“业务能手”“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黄玲同志忠于人才事业,爱岗敬业,作风扎实,始终坚持奋战在我省人才招引服务第一线,服务人才强省战略实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故事。
走在前,甘做团队“排头兵”
20多年来,她坚持服务好每一位人才和每一家用人单位,带领团队组织各类线上线下系列公共就业招聘活动160场,服务用人单位2万余家次,为1万余名求职群体全心全意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就业创业等服务。工作中她始终坚守岗位,勇挑部门管理和经营重担,在一个又一个攻坚节点,都有她忙碌而又坚定的身影。部门年度经济完成指标中,她个人连续多年贡献了超65%的强输出,承担着中心人才事业的“半壁江山”。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工作就是战场,岗位就是阵地,党员就是先锋”的铮铮誓言。
勇争先,甘当引才“奠基石”
作为人才引进的“操盘手”,她始终站在人才引进服务第一线,每年亲自率队,坐上“才聚江西 智荟赣鄱”招才引智这班引才列车,活动遍布全国100余所985、211、双一流高校,每年在外引才工作累计时长达6个月,每日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这引才路一走就是8年。去年,黄玲同志带领江西2100余家重点企事业单位、产业链重点企业深入全国19个城市开展系列引才活动67场,吸引54.8万人次在线参与引才活动,服务线下各类英才4万余名,共达成引进意向9700余份,就上级党组织交办的人才工作任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善作为,彰显党员“勇担当”
黄玲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里,她都力求率先垂范。全省深入开展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摸排专项行动,时任流动党员支部第九支部书记的她,承担了党支部300余名流动党员联系和管理工作,那段时间里,她废寝忘食、埋头苦干、在系统上一遍又一遍记录、复核着每一位同志的基本信息,耐心与每一位同志对接沟通,连续加班一个多月,帮助160余同志办理了关系转接手续,划转至属地管理。正是有了这份执著与坚守,有她参与的各项活动都是“零差错”。当前,站在国资国企转型升级的历史新起点,她始终以党员身份冲锋在前,把对国资事业的忠诚融入到工作中,用责任和付出诠释使命担当。
2025-08-25
开栏语:
在赣鄱大地的每一寸热土上,新时代赣鄱先锋的精神熠熠生辉。他们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的忠诚践行者,以担当为笔,以实干为墨,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上开疆拓土。他们是榜样的灯塔,照亮前行之路;是奋进的号角,激发磅礴力量。
为进一步激励引导省国资委系统广大党员见贤思齐、创先争优,现推出“2025年新时代赣鄱先锋风采展”专栏,集中展现他们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的生动实践。让我们一同走近他们,汲取奋进力量,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而不懈奋斗 。
几年前,当国家“双碳”目标刚提出时,江西交通领域面临一个难题:双碳研究属于“无人区”,无借鉴无经验亦无专业人才。作为部门负责人,赵红没有选择等待。
那段时间,赵红和她年轻的同事们反复推敲算法,研究模型,一遍遍计算、调整。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江西省交通行业“双碳”战略规划《江西省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终于成型,这份凝聚心血的方案,被专家誉为省内交通“双碳”工作的“奠基石”与“指南针”,相关研究成果入选了中国科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
赵红明白,光有理论还不够,更要有样板和行业标准。她积极参与推动交通运输部的“绿色低碳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打造江西“美绿高速”建设试点》,设计构思了江西省首批“近零碳”示范点——遂大高速阳明湖服务区,为全省同行树立了一个标杆。她主持或参与制定《水运工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A/O工艺)运维指南》等省内绿色低碳交通相关地方标准10余项。
贴近一线,攻克“耗电大户”
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一直困扰着服务区的运营管理,污水处理设备又是耗电大户。如何找到一条既降本增效又绿色环保的新路径,是赵红所面临的新挑战。
回到单位,她立刻组织团队,围绕“交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这个目标,申报了省级重大研发项目。实验室里,他们反复调整工艺参数;服务区现场,他们一遍遍测试运行效果。失败、调整、再尝试……最终,“潮汐式污水减污降碳处理技术”诞生了。这项技术为设备装上了“智慧大脑”和“节能开关”,实际应用证明,它在保证污水稳定达标的前提下,可把能耗降低20%以上,运维成本也大大下降。
2024年,这项技术入选了中国公路学会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如今,它已经在全省6对服务区及多个港口推广应用“上岗”。
点滴涓流,绘聚低碳新力量
作为部门带头人,赵红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她把部门团队按专业方向分成若干个小组,不同小组骨干牵头成员不同,以“33制”方式,通过“导师带徒弟”“项目练兵”等机制,让年轻人有锻炼和成长的空间。短短三年,她所在的部门培养高级工程师6人、青年人才库入库5人,形成了良好的梯队。2023年12月,由她为主力的“赵红节能环保创新工作室”被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命名为“江西交通工匠创新工作室”,这里成了大家交流技术、培养新人的重要平台。
工作之外,赵红还热心公益。她连续3年组织全省范围的绿色出行调研活动,线上线下结合,收集了3000多份有效问卷,这些真实的数据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参考。她还经常去企业、进学校,免费举办公益讲座10余场,面对500多人次的听众,她用通俗易懂的话,分享专业知识,讲解低碳交通的意义。她说:“只有让更多人了解低碳、愿意参与低碳,交通的绿色未来才有更扎实的基础。”
江西水投集团
李恒:挺膺担当筑就匠心工程
位于南昌市200公里之外,信江中游蜿蜒而过的丘陵岗地之畔,江西省水投建设集团建设的上饶大坳灌区工程Ⅱ标,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2022年底,拥有近11年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的李恒,受水投建设集团聘任为上饶市大坳灌区工程Ⅱ标项目经理。
开工:变“担忧”为“干劲”
作为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这个要解决三县两区百姓饮水、灌溉问题的民生工程,却在刚开工时就陷入了困局——征地拆迁受阻、工程建设点多面广,包含小型水库1座、干渠1条,加固原有干渠2条,新建支渠14条、直斗渠24条,涵盖17条隧道、20座箱涵、19座倒虹吸,32座渡槽,55段明渠等,其中,工程有13处与铁路交叉,7处与高速相交。年轻施工员盯着图纸犯怵:“这么复杂的工程,咱能啃得动?”项目党支部书记、经理李恒第一时间召开座谈会:“身为建设者,我们应该感到荣耀。如果在此时退缩,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多年深耕水利建设的口碑都将受到影响,以后我们还拿什么接工程?别人又怎么放心把工程交给我们做?”
思想教育及时排除了畏难情绪,为增强斗志,李恒又多次组织大家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将“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方志敏精神融入施工日志,并先后在沙潭水库、李家隧洞、饶家预制场这三个任务量最重的点设置党员责任区,带头与同志们在工地板房吃住,熬夜检查验收、解决问题,确保了项目建设按计划顺利推进。
破壁:让“难题”成“样板”
大坳灌区项目有约30座渡槽,是项目成败的关键,按照施工计划,第二年需完成80%槽身预制,但传统工艺要采购两套定型钢模板,成本将大幅增加。李恒蹲在钢模旁思索:“一套模板能不能跑出两套的效率?”
他带着技术攻关组反复试验,优化设计,最终编制出《大截面 U 型渡槽快速预制施工方法》—— 通过固定式底模承台及整体组合模板解决了一套模板生产多种规格U型渡槽的问题,将单片渡槽预制生产周期由3天缩短至1天,生产效率提高了70%。这项成果节省成本近1000万元,并在2024年被认定为中国水利工程协会工法。
坚持:用“较真”换“放心”
“安全差一点都不行,没有安全就停工。”这是李恒每周召开质量安全例会都要反复强调的话。为建设创优工程,他要求现场管理者按照质量管理“三检制”规范施工,对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严格检查。同时,推动形成“党建+安全”管理模式,坚持在日常巡查、专项检查过程中,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针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累计下达停工令3次。自项目开工以来,事故发生率为零。
为进一步提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项目部累计开展应急演练8次,其中,沙潭水库高边坡坍塌演练获得国家水利部三等奖,信江倒虹吸工程施工质量被省水利厅质量专家作为示范样板在全省宣传学习。
如今,大坳灌区项目施工障碍已基本排除,试通水的水流正沿着渠道奔向农田,在赣鄱大地上勾勒出丰收的轮廓。“水利工程是民心工程,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李恒坚定地说。
江西人才集团
黄玲:为江西招才引智,甘当奔跑的“排头兵”
黄玲,女,汉族,中共党员,现任人才发展集团人才服务中心人才发展部副部长,曾连续多年荣获所在企业“优秀员工”“业务能手”“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黄玲同志忠于人才事业,爱岗敬业,作风扎实,始终坚持奋战在我省人才招引服务第一线,服务人才强省战略实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故事。
走在前,甘做团队“排头兵”
20多年来,她坚持服务好每一位人才和每一家用人单位,带领团队组织各类线上线下系列公共就业招聘活动160场,服务用人单位2万余家次,为1万余名求职群体全心全意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就业创业等服务。工作中她始终坚守岗位,勇挑部门管理和经营重担,在一个又一个攻坚节点,都有她忙碌而又坚定的身影。部门年度经济完成指标中,她个人连续多年贡献了超65%的强输出,承担着中心人才事业的“半壁江山”。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工作就是战场,岗位就是阵地,党员就是先锋”的铮铮誓言。
勇争先,甘当引才“奠基石”
作为人才引进的“操盘手”,她始终站在人才引进服务第一线,每年亲自率队,坐上“才聚江西 智荟赣鄱”招才引智这班引才列车,活动遍布全国100余所985、211、双一流高校,每年在外引才工作累计时长达6个月,每日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这引才路一走就是8年。去年,黄玲同志带领江西2100余家重点企事业单位、产业链重点企业深入全国19个城市开展系列引才活动67场,吸引54.8万人次在线参与引才活动,服务线下各类英才4万余名,共达成引进意向9700余份,就上级党组织交办的人才工作任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善作为,彰显党员“勇担当”
黄玲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里,她都力求率先垂范。全省深入开展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摸排专项行动,时任流动党员支部第九支部书记的她,承担了党支部300余名流动党员联系和管理工作,那段时间里,她废寝忘食、埋头苦干、在系统上一遍又一遍记录、复核着每一位同志的基本信息,耐心与每一位同志对接沟通,连续加班一个多月,帮助160余同志办理了关系转接手续,划转至属地管理。正是有了这份执著与坚守,有她参与的各项活动都是“零差错”。当前,站在国资国企转型升级的历史新起点,她始终以党员身份冲锋在前,把对国资事业的忠诚融入到工作中,用责任和付出诠释使命担当。